來源:環球網 時間:2023-02-03 19:57:10
(相關資料圖)
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2月1日在一篇題為《西方如何為基輔拼湊彈藥》的報道中稱,在烏克蘭數百公里長的戰線上,戰斗以火炮為主。這是一場在基本靜態的接觸線上的消耗戰,任何一方沒了火炮都無法有效戰斗,而且彈藥消耗量巨大。幾個月來,這種情況幾乎沒有變化。
報道指出,在俄烏沖突爆發前,西方國家的國防部中沒有人預料到這一點。沒人相信歐洲會再次發生一場曠日持久的常規戰爭。而常規戰爭也是一場工業戰爭。軍火公司已經適應了和平時期。它們投資的是反恐系統、超現代戰機或軍艦、高科技導彈、太空武器或自主作戰機器,而非“笨彈”——軍事術語,指的是正從烏克蘭的榴彈炮中發射的數以千計的那種非制導炮彈。
鑒于沖突慘烈且看不到盡頭,這正成為一個問題。炮兵構成了烏克蘭和俄羅斯軍隊的支柱。如果一方彈藥耗盡,在當前情況下,很可能就會以失敗收場。烏克蘭的擔憂更甚,因為早在去年9月,美國就報告說,該國彈藥庫存很快將用完。
報道稱,現在已經知道,美軍甚至搜刮了自己在以色列和韓國的彈藥庫。儲存在那里的彈藥原本是為中東和亞洲可能發生的沖突準備的。這件事表明了目前在籌措彈藥方面面臨的困境。
烏克蘭自己的炮彈儲備幾個月來已經用得差不多了。烏克蘭的老式火炮已很難獲得彈藥補給,這些火炮大多來自蘇聯時期,發射152毫米口徑的彈藥。只有少數國家仍在生產這種炮彈,且產量相對較少。在這個小市場上,烏克蘭買家還要與俄羅斯買家競爭。而烏克蘭自己幾乎無法生產這種炮彈。大多數軍工廠已被俄羅斯有針對性地摧毀。
報道指出,這就是為什么烏克蘭從盟友那里得到了發射155毫米口徑彈藥的現代西方火炮系統,這是北約標準。然而,盡管每個北約國家都有這種口徑的火炮,但彈藥庫存不足。北約成員國本應有大約一個月的彈藥儲備。但除美國外,幾乎沒有一個國家達到這一要求。美國因此宣布在未來兩年內將155毫米口徑炮彈的產量提高500%。
報道稱,美國希望今年1月就能生產9萬枚非制導炮彈。這種炮彈重約50公斤,通常裝有略多于10公斤的炸藥。法國和澳大利亞也宣布將生產數千枚這種炮彈,而德國等其他國家也在加緊生產。但這種轉變需要時間。生產原材料大多來自俄羅斯,供應緊缺。此外,也沒有足夠多的生產廠,且生產成本很高。據德國國防部估計,要生產30天的彈藥儲備,需要投資20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