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tznzg"><ruby id="tznzg"></ruby></td>
    1. <td id="tznzg"><ruby id="tznzg"></ruby></td>
      <acronym id="tznzg"></acronym>
      <track id="tznzg"></track>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 > 圖片 >

      綠色低碳話題熱度不減 政府強調“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2-03-09 10:54:16

      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大戰略舉措。今年的全國兩會,“綠色低碳”話題熱度不減。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并提出多項具體任務。

      《海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我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22年,海南要爭做“雙碳”工作優等生。

      未來,我們的低碳之路應該怎么走?海南如何當好“雙碳”工作優等生?本期《小金圓桌會》特邀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夏鋒圍繞這一話題進行探討交流。

      集中供冷低碳減排 三亞低碳智慧能源綜合利用海棠灣示范區項目運營。 據介紹,該項目每年將節省標準煤約3.2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10萬噸。

      把好節奏,實現新舊能源轉換有序銜接

      實施“雙碳”戰略的首要任務是推動能源革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能源革命,要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如何理解先立后破?“立”什么?“破”什么?

      徐洪才:繼2021年之后,今年“雙碳”目標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突出了“有序”兩個字,碳達峰碳中和的進程將會更加科學。“先立后破”,講的就是把控好推進節奏。立,就是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破,就是推動傳統能源逐步退出。但這必須先從技術、政策法規和市場機制等層面建立起低碳發展“四梁八柱”,再循序漸進地減少化石能源,構建清潔、零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

      海南制造業相對薄弱,意味著減碳包袱輕。當前,海南自貿港加快構建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支撐的“3+1”現代產業體系,方向是正確的。我注意到海南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研究出臺我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編制項目引進低碳指南”,這非常好。建議海南圍繞十二個重點產業,逐個梳理制定碳達峰路線圖、時間表,同時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堅持雙向選擇,多算“長遠賬”,更多選擇知識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企業,從源頭把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堵在島外。海南要敢于亮劍,在全國率先實現“雙碳”目標。

      夏鋒: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統籌好“立”與“破”的關系。一方面,中國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要夯實國內能源生產基礎,保障煤炭供應安全,保持原油、天然氣產能穩定增長,加強煤氣油儲備能力建設,推進先進儲能技術規?;瘧?一方面,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

      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也面臨能源革命的重大任務,也要處理好新舊動能“立”與“破”的關系。一方面,要發揮洋浦區位等優勢,打造能源戰略儲備基地。一方面,要圍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清潔能源島目標,依托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南(昌江)清潔能源產業園等園區,大力發展氫能、核能等新能源,以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汽車等為重點,發展壯大清潔能源汽車產業鏈。

      發揮優勢,快速提升生態碳匯能力

      海洋碳匯,也稱藍碳或藍色碳匯,是指一定時間周期內海洋儲碳的能力或容量。今年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建言海南以藍碳助力碳中和。在這方面,海南有哪些優勢?

      夏鋒:作為全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海南擁有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海域面積和全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濕地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具有十分優越的藍碳資源。海南要用好這些基礎優勢,快速提升生態碳匯能力。一是推動藍碳資源保護與利用。制定藍碳行動計劃,推動藍碳方法學研究與利用,建立健全藍碳統計調查與監測體系,開展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海洋牧場等典型藍碳生態系統碳儲量及碳匯動態的科學監測和分析,摸清“家底”。

      二是探索在海南開展海洋碳匯交易試點,開展藍碳交易示范。通過碳市場、碳普惠以及碳中和活動等方式提升藍碳價值。抓住RCEP正式實施的重要機遇,探索在海南建立中國-東盟藍碳交易中心,打造區域藍碳交易市場。

      三是加強國際合作。整合海南和國內藍碳研究力量,搭建藍碳國際交流臺,加強海南與粵港澳合作,共建碳排放權跨境交易機制。

      四是引入金融機構開發海洋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等產品,打造綜合綠色金融產品交易市場。

      徐洪才:我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同時擁有海草床、紅樹林和鹽沼三大藍碳生態系統的國家之一。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可以從大氣和海洋中吸收大量的碳并將碳儲存在生態系統中,在減緩氣候變化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如果海岸帶開發活動不斷增加,藍碳生態系統會遭到破壞。一旦藍碳生態遭到破壞,封存于植物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就被釋放到空氣中,導致溫室氣體的總量增加。所以,一定要吸取教訓,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海岸帶修復和綠色海堤建設,構筑藍碳發展的生態屏障。同時,要運用循環經濟理念,高質量發展海洋養殖業,推進海洋牧場等建設,進一步釋放藍碳資源的巨大潛力,有效增加藍色碳匯,實現“綠色生態”與“藍色經濟”同促進、共發展。

      節能降耗,倡導低碳綠色生活

      我們之所以提出能源革命的概念,就是因為這是覆蓋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轉型。對海南而言,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該怎么做?

      徐洪才: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今天上午,我要去醫院檢查核酸,在小區樓下順手掃了個二維碼,一路騎著共享單車就到了醫院,這就是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而帶來這一切變化的就是數字化。

      所以,發展數字經濟,是減少碳排放的一個重要抓手,數字經濟和綠色金融融合發展,大有可為。一方面,傳統產業一般意味著高能耗,而利用數字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本身就能實現節能降耗,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低碳綠色生活是國際潮流,發展數字經濟可以為“綠色生活方式”提供更多具體、鮮活的應用場景。促進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之間的融合發展、良互動,可以進一步助推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夏鋒:第一,要推動海南城鄉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綠色化,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新風尚。引領全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組織開展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餐飲、綠色快遞等活動,讓綠色生活理念深植于我們這代人腦海中。

      第二,海南的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在需求和供給兩端同時發力。例如,海南最有條件建成新能源汽車島。要力爭實現黨政機關及國有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以及公交、巡游出租等領域車輛全面清潔能源化,發揮引領帶頭示范作用;要加快輕型物流配送車、城市環衛車、網約車、旅游車等社會運營領域車輛清潔能源化改造;啟動燃油汽車進島管控時間表,島內逐步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探索開展氫燃料汽車示范應用。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氫站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加快農業無害化種植養殖改造。海南擁有豐富的熱帶農業資源,農產品十分豐富。要適應我國城鄉居民對無害化農產品需求日益增長的趨勢,加快海南農產品種植養殖無害化改造,利用先進農業科技,減少直至清零農藥的施用,打造綠色農業島。這不僅能提升海南農產品附加值,也能帶動農業科技進步。

      (記者 金昌波)

      標簽: 綠色低碳 高質量發展 生態文明 新舊能源

      相關文章

      国产天天操中文字,又大又黄午夜激情,国产精品人成福利,少妇免费黄色片

          <td id="tznzg"><ruby id="tznzg"></ruby></td>
        1. <td id="tznzg"><ruby id="tznzg"></ruby></td>
          <acronym id="tznzg"></acronym>
          <track id="tznzg"></track>